
嘿,其实很早就想做这么一个公众号,讲讲我碰到的很多奇人奇事,和我的一些思考。也许是语音也许是文字。但想了很久很久一直没做,最主要的原因就是: 我懒。。。
这次是什么动力驱动我做这件事?因为最近在做一件我认为一定要去做的事,好多朋友可能在上个月已经看到了我的一些动态,捐赠了所有车库咖啡的股份给了中关村人才协会。开始了全新的事业,为社会做一个创业精神的博物馆。
这件事我思考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科技的编年史,把过去30年间对科技有过贡献的企业,包括被人遗忘的企业写在这些青石板上,比如曾经的it168,四通,8848,瀛海威包括ucdos,90后估计早不知道这些了,慢慢被历史遗忘,这个馆纪念这些,告诉世人,当世做过这些事不会让人遗忘,激励后来者。现在博客中国的方总,海淀区的老书记都在帮忙整理这些资料。
第二个部分是老物件的收集,apple2电脑 286电脑 5寸软盘,磁带,录像带,打字机,声卡,汉卡这些已经消失于历史里的东西再这重聚,让后世的人能看到我们这一生用的最高科技的产品,随着时间推移。这些物品的价值越大,目前几周好多朋友们已经找到了几百件这样的产品。。。




第三个部分,也是我最喜欢的部分,把感动过我们的创业精神故事无论成败,无论是否是大人物,记录他们的精神和趣事,做一个小人物的精神博物馆,也有桌椅,让到这的年轻人以激励,也许可以收集上万个小故事影响更多的人刻满这里的角角落落,我正在开始回忆并按我自己的文字描述写出来。
已经写了几十个,开馆的时候估计能写到几百个,都在我的脑子里的回忆,慢慢写出来,通过这个公众号描述出来,举例:
卢柏克,90年生人,在新疆昆仑山当过兵,为了找到自身职业定位,从事32份工作.包括:发传单,保安,工地等工种做了很多为了生存的事,突然有一天创业失败,自杀未遂,带着66元出发,一路靠打零工,搭车,徒步,挨饿各种方式一年多时间把足迹遍布了中国32个省,完成了环游中国的梦想,之后又带着2000块用同样的方式行走了东南亚8个国家,七年一直在路上并创建了一家公司,带着更多年轻人去体验这样的生活,用这样的方式在追求着自己想要的人生,影响更多人对生活的记忆。
老张 曾经做过生意赚过点钱,但后来被人骗了,来到北京开始做保安工作,北大的宿舍楼夜班保安,白天他就会和创业的朋友一起探讨他的一个想法,因为他是大龄晚婚者,他知道上了岁数后再找对象很难,也受过一些婚恋网站婚托的骗,
他想做一个视频征婚的网站(www.qinaqin.com)帮助更多大龄青年解决问题,但自己又不懂技术,用自己的工资积蓄找了几次外包都未果,能从他淳朴的眼神中看到他的热情依旧没有消亡,虽然时代早就从互联网变成了移动互联网时代,但他还是他。。。(这名保安已经同意辞去那边的职位成为博物馆的第一名保安:)
以上几点是这个地方基本的思考和形态,是在中关村人才协会下的民间非盈利组织,希望这个地方能影响更多的年轻人到这里获得精神上的正力量。他像博物馆又不完全是,整合了一些其他模式,可能还没有一个地方像这样做过,而我希望这个地方所有参与建设的人能够在年老时感悟年轻的时候还一起做过这么一件对社会有益的傻事。
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事,我在金钱上并不算有钱人,至今也还没在北京买套房,包括当年开始做车库咖啡时很多人也是不解为什么我会放弃上市公司的职位和期权全身心去做,而以我现在的情况想赚钱也不是很难的事,找个公司拿个几百万年薪应该可以,。但我想让自己的人生活的更精彩一些吧,追随心的方向做自己最喜欢的事,人生的时间过的很快,能做一件是一件。车库咖啡推动了创业环境的变化,改变了海淀图书城这条街,you+推动了租房市场的变化,也改变了不少年轻人的生活。
我一直一个观点,做对社会有价值的事,名和利只都是做事情的工具,其实多了也会很累。好多朋友问我这事也不拿工资靠什么活着。。。其实还好,我个人也有一些传统的餐饮小投资,赚的钱基本能满足我个人对物质要求不高的需求。就希望把这里做的足够纯粹,所以这个地方我组了一个后援团群,起名叫:追求精神极致的地方 。这个名字也会成为这个创业博物馆的副标题。也是希望做到的事。
一共从启动到现在整整一个月,但之前思考了三年,所以这一个月几乎已经把这件事的基础定了型,地方已经签约了,几百件老物件到了,内容的梳理基本已经完成。这几天已经开始了募资,一些老朋友陆续的支持已经过了百万。这个地方是属于社会的公益机构,属于支持这里的每一个人,我只是这件事的思想贡献和执行者。有朋友问我为什么还要募资,我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到这件事情上来,一起享受这件事做成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今天10点开的公众号。。。随感而发的第一篇。做自己喜欢的事,追随内心。带来的快乐可能远远超出其他的事。我想我的女儿长大了,我的行为也是对子女最好的教育,让她用更宽阔的眼界去看这个世界。
靠,最后还要上传个封面,找了半天,挑张3年前瘦点的照片吧